`
阿尔萨斯
  • 浏览: 4142016 次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一部让大学生少奋斗10年的成功宝典

 
阅读更多
转帖,因不知道原作者是谁,所以没有署名,请原作者联系,再一次感谢原作者的肺腑直言

前言

我2002年大学毕业,一 转眼就已过去两年多。这两年多来,我接触了三教九流的人,经历了五花八门的事,懵懵懂懂地走了很多弯路,跌跌撞撞地收获了几丝精彩。不知不觉之中,很多原 本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瓦解成了谬误,某些曾经像珍惜生命一般坚守的信念也荡然无存。或许生活原本就是如此无奈吧,很多想法都会在时过境迁以后主动放弃,很多 道理都会在风雨历炼之后恍然大悟。 今时今日,当我反刍曾经的大学生活,心中常常充满惋惜。很多道理我现在看来非常浅显,可当时少不经事的我却一无所知,将太多的精力用在了完全没有必要的地 方。所以,我大学四年虽然一直不曾有过丝毫懈怠,但最终只能以毕业聚餐时醉酒后的伤心痛哭狼狈收场。如果毕业以后才顿悟的那些东西能够早一点明白,我就完 全可以用走弯路的那些时间去走更远的路了。 可是,千金难买早知道,我已经不可能回到大学时代去了。所以,我只能通过反思过去让自己更好地面对将来,并尽可能让后来者选择成功的捷径,而不是重蹈我的 覆辙。庆幸的是,我身边每一个经过我指导的大学生都能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再去走别人往往都会走的弯路,从而从同龄人中迅速脱颖而出。 半年前,我一个高中时的老同学读完了两年制的研究生,带着厚厚的一叠求职简历来深圳找工作。刚刚见面的时候,他还偶尔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硕士生的优越感, 可当他在人才市场屡遭碰壁之后,便显得非常消极悲观了。我问他:“你有没有考虑过:你希望找一份什幺样的工作?你适合从事什幺样的工作?你找工作的最大优 势是什幺?你的简历有没有充分体现你的这种优势?”他很惊讶地看着我,神情茫然。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交谈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制定了可行的战略战术,而且将求职简历做了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几天后,他顺利地进入了深圳科技园一 家大型公司担任品牌策划师,不但有相当高的薪水,而且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这位老同学从他第一个月的工资中拨出“专款”请我和我太太去痛快地吃了一餐。席间,他说我们此前的那番谈话让他至少少奋斗了十年,并建议我写一本关于大 学生学习、生活、求职和创业等方面的指导性图书,让更多的大学生少走一些弯路,更有效地利用大学四年,进而在毕业的时候更自信、更顺利地融入社会。 我思考再三,决定接受他的建议。事实上,我走过的很多弯路是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走过的。几乎我接触过的每一个毕业生都跟我一样,每当回首大学四年以及刚毕业 时的经历,都觉得自己曾经因为太茫然而浪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机会。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先后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当然是不应该的,但两个人相继掉进同一条河流却 往往在所难免,除非第一个掉进河流的人爬起来以后为后来者做出明显的警示标志。 可惜的是,掉进河流的人很少会想办法让后来者不再重蹈覆辙,没有掉进河流的人也不会为后来者刻下成功的足迹。失败的人总觉得没有资格说,成功的人却又不屑 于,或者是没有时间说。于是,一批又一批的人相继掉进了同一条河流,同样的迷茫和困惑在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身上重演。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原本以为很快就可以完稿,可是,我在“批阅半载,增删数次”以后才终于赶在2005年的元旦前夕把书稿定下 来。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要忙于打理公司的事务,只能在工作之余挤出一个一个的时间片段来写这本书,所以很多地方显得有点杂乱;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在表述每一个 观点的时候都力求妥当,以免因为我偏激的个性而“误人子弟”。 同时,我总是恨不得将自己这几年来的心得和收获全部写进书里,哪怕只是小到如逃课的某个小窍门、炮制毕业论文的小技巧、面试时的细微讲究等等,我也统统 “照单全收”了。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觉得我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一样唧唧歪歪罗罗嗦嗦,那我就只能“严重抱歉”了。另外,我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 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我身边现实的生活。或许你会觉得这些在平凡的人身上发生的平凡的事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但请原谅我的固执。因为对我而言,这些生 活在我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而且,虽然你可能梦想着成为比尔·盖茨之类的风云人物,但是,你将来更大的可能只是成为我 在书中提到的这些平凡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然后挤着公交车上下班,接着盼望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最后,你在某个恰当的时候选 择自主创业。请原谅我无法让你摆脱这种平凡的模式,我所能做的,只是让你在这条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尽管我力求做到事无巨细,但仍然觉得 挂一漏万了,很多观点也似乎表述得不够透彻。写了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心中似乎还有很多话想说。囿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只能寄希望于在这本书改版的时候加以 补充和完善了。同时,如果你有什幺问题,无论是对我某些观点的辩驳,还是对于你自己某种困惑的咨询,都可以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我会尽可能地予以答复。我的 E-mail是qinbiaoxi@163.com。鉴于我平日公务缠 身,加上即将初为人父,所以未必能够及时、全面、深入地一一回复,只能提前恳请见谅了。 由于文字语言相对声音语言而言具有某些方面的缺陷,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将乐于通过现场讲座的形式跟大学生朋友分享我在学习、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点点 滴滴。 好了,餐桌上的花生米已经吃完,该上菜了。但愿接下来的这19道菜不会让你失望。

一、读大学,究竟读什幺?

树 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只有远离不学无术的老师,才能真正得到大师的真传……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 过几本书,那怎能算是读过大学……和毕业以后的生活比较起来,大学期间不是天堂还能是什幺……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 织一张网……

二、自我定位:人生三国志

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仕途,商界,学术。此所谓人生之三国……与 其跟一百个人去竞争五个职位,不如跟一个人去竞争一个职位……学术精神天然的应当与尘嚣和喧哗保持足够的距离……商场不忌讳任何神话。你也完全可能成为下 一个传奇…… 几乎每个人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都会觉得四年时光只是弹指一挥间。四年前走进大学的时刻恍如昨日,可是,突然间却发现自己已经要背起行囊离开校园了。每个学 期开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或许都会告诉自己:新的一个学期来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崭新的学期。可是,还来不及想好怎幺珍惜,期末考试的钟声又已经敲响。 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过得快,一眨眼就被时间送到了毕业的季节。我想这或许只不过是时间跟我们进行的一场游戏吧。就算真的只是一场游戏,那我们又如何才能在 这场游戏里面胜出?要想走更远的路,既要马不停蹄地赶路,还要尽量不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为了不走弯路,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矢志不渝地 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没有目标注定要兜圈子,目标不能恒久也照样可能南辕北辙。 我曾接触过的一个人可谓是鲜明的例子。他大一的时候一心想着毕业以后读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于是买了很多关于金融学的教材和专着。可是,两年以后,他却发 现自己对计算机更感兴趣,书包里的货币银行学、微观经济学便换成了C++、Java和数据库。到了大四快要考研报名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考研其实并没有想象 的那幺重要,并且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于是索性把考研报名费也节省了下来。 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人我们或许会“怒其不争”,而自强不息勤奋刻苦的人如果因为走了太多的弯路而最终一无所获,我们更加会“哀其不幸”。对于前一种人,我 在这个章节不想铺陈任何的墨水用来使他们从自甘堕落转变成自强不息,自助者天助,而如果自己都放弃了自己,我想就算天助也没用了,更何况我不是天。对于后 一种人,我倒是很想展开来好好谈谈的。毕竟我自己就曾经走过太长的弯路,并因此而错过了太多的东西。

三分天下

大致说 来,每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有三条可供选择的路:仕途,商界,学术。在此专题中,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人生定位的问题。至于其余角度的人生定位,我将在后 面的专题中分别予以阐述。 “入仕为官”指进入党政军和其它一切“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大学里不从事学术研究的行政人员应该也算是仕途中人。“商界”所指的是以营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 及其从业人员。而学术之路主要是指获得一定学位、在某个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之后,于大学或者其它学术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一些企业的技术研究 人员似乎也可以归入到学术的行列。当然,上面这种分类在逻辑学上未必会很周延。有一些职业,譬如医生,似乎被归入以上三个阵营的任何一个都有点儿牵强。还 有一些职业则似乎可以归入不止一个阵营,比如党校的老师、国企的高管等等。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将这种分类方法作为人生规划的逻辑起点不但是可行的,而且 是必要的。 廓清了以上三条职业道路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便摆到面前了:我自己究竟适合走哪一条路?只有先决定做商人,才能考虑在哪一个行业做生意,也只有决定了做学 术,也才能更好地考虑自己究竟在哪一个专业领域继续发展。虽然目前情况下决定的事情会因为很多无法把握无法预知的因素而改变,但是生活无非就是把握目前所 能把握的。 朱元璋最初只是想当一个节度使,可是最后他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明朝的一把手。假如他最初的目标只是拥有一间作坊,或许他最终顶多只能成为一个豪商巨贾而 已。甚至他可能一事无成,因为适合当皇帝的人未必适合做商人。 上文关于人生方向的分类方法跟大学生基于专业分类而形成的思维方法大相径庭。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可能走上这三条道路中的任何一条。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可能毕 业以后进入政府机关做秘书,若干年后谋了个一官半职;也可能进入各行各业的公司,进电视台或报社,时机成熟了就自己开个公司当老板;还可能读了硕士接着读 博士,最后留在大学当了一名老师,若干年以后成为了国内先秦文学或者《红楼梦》研究的泰斗。 我大学时班上32个人学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是毕业两年之后,我们这些人早已遍布各行各业。有些人进了党政机关或者军队;有些人眼看就要读博士,毕 业以后很可能留校任教;还有一些人,包括我在内,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公司里忙碌着,在大大小小的商务区和写字楼之间穿梭着,奔波着。

我 一个高中同学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他大学期间的专业是高分子与材料科学,按照正常思维来看,这种专业的毕业生大抵应该是做学问或者是技术性的工作吧,可我 这位朋友自从走出校门就从来没有沾过技术的边。他因为性格非常开朗,天生就是一块做生意的料,所以选择了做市场。两年时间下来,他如今已经成为上海地毯界 一名尽人皆知的销售精英了。别人出门挤公交的时候他出门打的,别人出门打的的时候他买了辆福特。如果他一门心思呆在实验室研究高深的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现 在还不知道会有多郁闷呢。所以,对于还在大学里求学的学生来说,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不应该受到专业方面太多的束缚。 那幺,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究竟应该考虑什幺因素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件事情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自己,发现自己。我们经常会听到两个词语:社会悲剧、性 格悲剧。社会背景确实会造成悲剧,可是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哪些人成为悲剧哪些人成为喜剧则主要取决于性格了。而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任何人会比你自己更 容易了解自己,永远不要奢望突然有一位高人来告诉你你的性格是什幺、你适合做什幺。 所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研究自己,这是以后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可能知道自己最适合从事什幺,也才可能朝着自己最适合 从事的方向不断积累不断努力。

“仕途”:风光无限,如履薄冰

官本位意识

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意识仍然根 深蒂固,很多父母总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了大学就去做官,而如果进了什幺公司打工,那简直就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我一个老乡曾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时候去北京某区的一个劳教所当了公务员。消息在家乡很快便传开了,方圆数公里的人都知道某村某人的孩子去中央当官 了。家长还因此大摆酒席,四面八方沾亲带故的人似乎等了八辈子才终于等到有个亲戚“一人得道”,为了不让自己错过“鸡犬升天”的大好良机,纷纷前来祝贺, 据说参加酒席的不下几十桌。无独有偶,我一位朋友毕业的时候报考了湖南省政协的公务员,因为笔试和面试都是第一,家里认为肯定已经毫无悬念,所以关于我这 位朋友在省里当官了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不少平时不甚往来的人如果在路上跟他父母碰见了,远远地便会满脸堆笑跑过来献殷勤。后来我这位可怜的朋友在最后 的体检一关被淘汰,据说他老家那些邻居和族人很快又冷漠起来,偶尔还会夹杂一些幸灾乐祸的嘲讽。 农村的那些农民会有如此浓厚的官本位意识,而大学生当中渴望有朝一日权倾一时威震一方的似乎也不在少数。大学时我接触到的同学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把“学 而优则仕”奉为圭臬,或者是把仕途经济作为毕业以后最佳的选择。这些人在学校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譬如积极入党、担任各种职务等等。到 了毕业求职的时候,如果有党政军之类的单位前来招聘,那场面简直直逼春运时的火车站。在我毕业前夕,广东省曾有一次公务员招考,据说当时我们学校很多宿舍 连续多个晚上没有开灯,因为里面的人全部去广东考试了。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出版以后曾经畅极一时。这本书以主人公朱怀镜的宦海沉浮为线索,生动刻画了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或边缘地带的人物形象,不但对官场 有着深入而细致的刻画,而且充满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思想深度都不亚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抉择》。可是,这样一本 沉重的小说在大学里却成为了很多人绝佳的教材,几乎每个向我借这本书的同学在还书的时候都说受益匪浅。呜呼!如果王跃文早知道自己的小说会成为不少大学生 在进入官场之前的教材,不知道他是否还会愿意出版这本书? 成都市青羊北路街道办事处曾公开招聘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前往报名的人当中大学生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03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的陈香从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正式当选为长沙市白沙古井社区的居委会副主任。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有不少名牌大学的博士前往应聘居委会的职位。 从媒体的反映来看,人们对于这种现象基本上持褒扬的态度,觉得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是,为什幺不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官本位意识的角 度来解释呢?如果这些人放弃进入公安厅、海关等单位的机会而就职于居委会,那确实是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如果是他们原本可以进入企业获得高薪的职 位却偏要削尖脑袋挤进公务员的队伍呢?会不会是因为一时进入不了省委或者海关所以退而求其次呢?这也能说是就业观念的转变吗?

审慎权衡内心的动机

我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仕途经济,事实上应届毕业生在进入公务员行列的时候是心态各异的。有些人只是为了获得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有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 权力的渴望和向往;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升官然后发财,先谋求权力再利用权力谋求财富和其它的贪欲。我原来一个同学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县太爷,贪污几百上千 万,养几个漂亮温顺的小情人。当然,不排除还有一些人选择做公务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动机我并不想过多地评论,只是希望动机不纯的人记住《无间道2》里倪永孝所说的一句名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同时也希望那些响应毛 号召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手中有权当然能够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但是,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出淤泥而不染可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甚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很多贪污腐化最终成为阶下囚的“八府巡按”或许最初也是抱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可是最终还是堕落了。这些人或许是抱着这 样的心态吧:人在河边走,怎能不湿脚?既然湿了脚,何不洗个脚?既然洗了脚,何不洗个澡?既然洗了澡,干脆一顿乱搞。于是,搞着搞着便掉脑袋了。所以,对 于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来说,如果经过仔细考虑之后觉得自己不能经受这样的诱惑和压力,那最好还是考虑换一种方式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中去。 明白自己想从政的动机并且对于这种动机进行充分而审慎的考虑,这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外国语学院一名叫做励仿夏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笔试、口 试、面试以及体检,终于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联合利华市场部同时录取。对于这两份工作的取舍,励仿夏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就我个人而言,十分幸运地先后被联合利华和外办录取,而且这两个单位分别是从商和从政的理想去处,因而我的最终选择其实就是选一个大方向——到底适合从商 还是从政,我看重的到底是什幺。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当然需要参考父母、长辈、老师们的意见,但关键还是自己的静心考虑。在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长以及一直 以来的志向,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联合利华优越的待遇和光明的晋升前景,而是毅然选择了市外办,决心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在外交天地中为国家、为上海做一些事,并 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令我高兴的是,我的这一选择也得到了父母和师长的赞同。 “看重的到底是什幺”,励仿夏在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考虑自己从商或者从政的动机。虽然他没有告诉我们他选择从政究竟是因为看重什幺,但是, 至少我们从他身上应该可以学到一点:仔细权衡自己的动机并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幺之后再审慎地做出决定。 做官的四项基本功 有人说:如果你一无是处,那就去做官吧。确实,古今中外的政客们如果离开政坛,能够过得很好的恐怕不多,毕竟不是每个政客都能够像华盛顿一样在退休以后去 做一个农场主。那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究竟凭什幺能够做官呢?做官也肯定有做官的哲学。李宗吾的《厚黑学》可谓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官场哲学演绎到了极致。脸 皮够厚心够黑,你就可以去做官了。多幺精辟的一句话啊!

可是,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要选择仕途经济,那应该具备 哪一些条件呢? 我想,首先还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办事能力。《国画》里的朱怀镜虽然在其宦海沉浮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地方显示出他有什幺过人的办事能力,但是,最初让他有可能 在官场施展拳脚的可不能离开他在大学里学过的财政方面的知识。 其次,走仕途这条道路需要具备比较开朗、外向的性格。一个木讷内向的人在官场要想平步青云那绝对堪称一大奇迹!国外如此,中国更是如此。我大学时的一位师 兄和一位师姐毕业时同时进入了湘潭市某行政机关工作。师姐大学时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的分数高得让人爬上去就会缺氧,曾经获得的奖学金如果换成硬币恐怕 足以砸死一头年轻力壮的大黄牛。而师兄大学时成绩平平,其它方面也没有过人之处。所以,几乎所有老师都看好师姐而不看好师兄。可是两年以后,事实却给大家 当初的预期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师兄混到了副科级干部,而师姐先被“流放”到机关下属的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后来索性被这家企业开除了。我趁去那家机关 单位毕业实习之机打听了此事,并从一位机关干部口中得到了事情的解释:师兄活泼开朗,能很快跟别人打成一片,在各种场所的言行举止都非常得体,而师姐不善 言辞,与局里同事关系一直不冷不热,跟别人在一块的时候总是要别人先问一句她才答一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常委来视察了。唉!这位师姐既然如此 那又何必去上演一曲官场现形记呢? 第三,为官之人必须有一定的城府。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心直口快的人,心里藏不住任何秘密的人,恐怕就算进了官场也要处处碰壁的。 最后,政客应该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要能够察言观色、见微知着,否则在官场恐怕很容易做出一些不适当的判断。要知道干革命最怕的便是站错队啊。我一个老乡 在1989年期间正好在昆明读大学,当时他见形势不对,赶紧跑回老家了。运动结束以后他才回到学校。或许他另外还有些什幺“政绩”,毕业以后直接 被分配到国务院下属的一个机构里去工作了,后来成为了某个基金委员会的实权人物,每次回湖南老家的时候都有官员接送。有一次听说了他给父母写的信,信中其 它的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有个被他用来形容自己的成语我一直记忆犹新:如履薄冰。或许这是每一个官场中人的切身体会吧! 看完这些之后,如果你仍然觉得自己喜欢从政并且确实比较适合从政,那就不妨尽早为自己积累资本。入党是重要的一步,但也并不是非入党不可。当今的政府机关 虽然基本上由中共党员组成,但是按照规定,政府组成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女性和非中共党员。实际生活中很多政府会选择让一位非中共党员的女性担任副职领导职 务。虽然政府机构给非党员的职位非常有限,但是,你是愿意跟一百个人去竞争五个副县长职位还是愿意跟一个人去竞争一个副县长职位呢?据说原来我们学校某院 的着名院长本来是有机会做副省长的,但因为是中共党员,所以最后没有做成。这一点在她加入的时候恐怕万万没有想到吧。另外,还可以积极地担任一些学 生职务,既能锻炼工作能力,又能在履历表上增加筹码,还能通过学生会之类的平台拓展交际圈。对于从政来说,交际圈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想去做官,可是你 的性格与上面说的这些方面相去甚远,那我劝你最好还是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不过,我从来不曾有过为官的经历,也从来不曾准备加入这个行列,所以上面这 些文字在真正准备走入仕途的大学生眼中看来或许太不专业了。如果真的贻笑大方,我只能表示抱歉,并且以个人的名义对准备着去做官的大学生提出一点苍白的忠 告:当你为官一任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你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沾满了纳税人的血汗和泪水,你拥有的每一项权力都牵动着着劳苦大众的痛楚和呻吟。

学术:孤独并快乐着

从政之前需要审视自己选择仕途的动机,而走学术之路更是如此。大致说来,目前大学生选择留在学校做老师的往往包括如下一些类型:第一种是因为喜欢学术研 究,并能够享受学术本身必然带来的孤独乃至清贫;第二种是因为大学老师有着比较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希望通过在学校任教获得一个目前看来还摔不破 的饭碗,这个饭碗比金饭碗差一点,但绝对比铁饭碗要好;第三种是因为以其自身条件比较难在校园之外谋求一个满意的工作,于是只有退而求其次,选择继续呆在 象牙塔里。

学术良知

因为对于学术的理想和追求而走上学术之路的人是让我无比敬佩的,至少我没有这样的勇气,目前看来这 辈子也不大可能有这个资格了。一个民族的学术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这个民族的良知。学术虽然不可能像宗教一样脱离世俗的世界,但是,学术精神天然的 应当与尘嚣和喧哗保持足够的距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时不时去迪厅High的人能够潜心研究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交通史,也无法想象一个动不动就在某五星级宾 馆的包厢里和一群大腹便便的人觥躇交错的教授还会去潜心研究某种即将濒临灭绝的动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潜心学术的人与这个世界总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心灵世界与世俗世界的距离,选择学术之前有必要考虑自己能否 承受寂寞,能否在别人开着跑车四处兜风的时候心甘情愿地在实验室里研究自己的课题。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不但希望你能去做教授,而且相信你能做一名优秀 的教授。

不过,中国的学术界和世俗世界的距离被拉得太近了,甚至大学内外的世界随着围墙的拆除而彻底融合在一起了。教授同时成为了商 人,或者成为了政客。这让部分学术投机分子同时通过投机获得了不少的经济或政治上的利益,但是,同时也让中国的大学以及整个学术圈里的人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和尊重。 1998年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时候邀请了日本东京大学的校长参加庆典。这位校长来北大参加庆典的时候发现坐在自己身边的也是一位日本人,可这位日本 人并不是任何大学的校长,而只不过一名在经济上给过北大资助的日本商人。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两个中国人之间,大学校长肯定会跟商人套近乎,以求对方也来自 己学校提供科研经费或者设立奖学金,可是,东京大学的校长却不但没有跟那位日本商人套近乎,而且甚为恼怒,认为北大这种举动侮辱了学术的神圣。 在日本,一个大学校长别说比商人更让人尊敬,就是比首相或许还要更有社会地位。虽然我对于小日本似乎从来不曾有过好感,也尽量不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买日本 产品,但日本人对于学术的尊敬是让我肃然起敬的。在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的眼中,商人和大学校长都可以平起平坐了,遑论其它的大学?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 了,还谈何别人的尊重?于是,学术精神变成了这场交易和游戏的最终受害者。 所以,我希望决心投身学术的大学生能够在这样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中恪守自己的原则,不要因为一点点金钱或者权力的诱惑便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良知。如果做不 到这一点还不如尽早考虑是不是继续进入学术圈。做了着名教授当然可以去做政协委员,但如果你更看重这个头衔,那还不如尽早去从政,那样的话说不准在你做成 政协委员之前就做成了政协。同样,你做了知名学者之后也还可以像明星走穴一样四处圈钱,但如果你对钱比对学术更感兴趣,那还是尽快去做商人吧,这样一 来你完全可能在成为知名学者之前住进别墅开上宝马。 近来好像着名法学教授针对具体法律案件出具专家意见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下面这段话便是博客中国(Blogchina)里有关于此的一个贴子。 2003年夏季的一天,同时在京城律师事务所充当合伙人的王教授把他的5名同事(都是来自京城三所院校的“国家级大师”、“博导”)请到了一家五星级饭 店,为他的客户(一家房地产公司)提供法律意见。这家房地产公司把广告上标明的绿化地用来盖车库和住宅,与业主发生激烈冲突,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事 件。在王教授建议下,房地产公司决定花钱请专家写法律意见,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诉讼。   专家进门坐定,房地产公司的小姐就笑吟吟地给每位专家送上一个信封。在掂量信封的一瞬间,专家们就决定说什幺话了。小姐告诉我,老板再三关照,信封一 定要在专家开口之前递到,只要专家在开口之前把信封之前放进口袋,一切就已经搞掂。   资格最老、头发最白的专家第一个发言:“前几天,业主也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座谈会,今天再听听你们的意见,兼听则明嘛!”当律师之后我才知道,在许多 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找到同一位知名教授给他们写法律意见书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知名教授也同样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只是与法官相比,他们吃得少一点而已。   资格最老者义不容辞地首先表态:“我以为,只要房地产商的广告内容没有写进合同,就不能算是他对业主作出了承诺。”接着,五位专家异口同声地表达了一 致意见:按照中国现有法律,该房地产公司把原先的绿化地用来盖房子既不违法,也不违约。   不到半个小时,会议就接近尾声了。资格最老者说,他还要参加全国人大的重要立法,必须告辞。王教授恭恭敬敬地问道:“X老,您看,意见书怎幺写呢?” 资格最老者说:“你就按照大家刚才讨论的意思,整理一个意见,不就行了吗?”“好,好。”王教授一边点头不迭地承应,一边试探性地问道:“我写了之后,您 最后定夺,行吗?”这时候,资格最老者说出了让所有人都感到吃惊的一番话,“还要给我看干嘛呢?我相信你不会坑我的,我这就给你签名。”王教授赶紧递上一 张白纸,资格最老者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姓名——这是他掂量信封之后作出的判断。在资格最老者的带动下,其他四位专家也慷慨签名——在法律意见书一字未 写的情况下,专家签名就已经完成了。   会议结束之后,王教授吩咐我:“小李,你负责整理一份法律意见。”天哪,我不过是一个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居然荣幸地成为这幺多大师的代言人!王教授看 着我目瞪口呆的样子,嘲讽地说:“怎幺了?不就一个法律意见书嘛。”两天以后,全部由我执笔、由五个全国知名法学教授签名的“法律意见书”就送到了法院。 我的报酬是2000元,每位教授的报酬是8000元,王教授为这份法律意见书从客户那里收了15万元。 因为这原本是网上的文章,真实性无从可考,所以你完全可以不相信有这幺一回事。但是,如今的学者越来越商业化倒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我不明白:这些着名教授 既然热爱金钱甚过了热爱学术,那为什幺还要做教授呢?去做个律师应该会比做教授挣得更多。而如果你羡慕这些教授挣钱之快,如果你做了教授以后也准备通过这 种方式成为先富起来的人,那幺,你最好还是考虑去做商人吧,商人挣钱天经地义,比这样的方式光彩得多,而且挣到的钱也要多得多,同时,对于中国学术界也是 一大幸事。 2004年10月,各大网站纷纷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的文章,文章用很长的篇幅对中国的学术问题提出了最深刻的质疑和发难。以 下是其中的一个段落: 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在中国学术界的所有角落,任何领域,都可以找到、都可以发现学术现象。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学术现象根本就不用去找,它会象茅 厕里的熏天臭气一样扑鼻而来。有人说,在中国的学术界,你如果想要生存下去的话,你就必须拿出80%的精力放在人际关系上。这“人际关系”到底是什幺东 西,还需要多说吗?更为恶劣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头面人物已经猖狂到了在光天化日之下,红嘴白牙地欺骗、愚弄政府和人民,其胆大妄为,其肆无忌惮,简直到了 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们凭什幺?因为他们身后就是一个整体的学术界。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势力的代言人。 或许这样的措辞过于激烈而难免有些偏激,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想投身学术的人来说,这种文字却是很有必要认真看看的。如果对全文感兴趣,应该可以很轻松地在 网上找出来。如果你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仍然坚决想投身学术,我得向你的勇气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如果你是想做一名学术投机分子,想从这种的学术环境中 混水摸鱼,那我劝你最好还是换一种升官发财之道吧。 学术独立 上面谈到的学术与经济的关系,也可以纳入到学术独立的范畴,但是一般说来学术独立是指学术独立于政治意识形态。大学的独立和自由特权是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 争取来的。欧洲所有的古老大学,没有哪一所不曾经历过争取独立的斗争。 巴黎大学还在雏形阶段就为了取得自治权而斗争,无数学生在争取大学独立和学术独立的过程中流血甚至牺牲。后来其它的大学也都开始了漫长的斗争。到19世纪 初期,以柏林大学为代表,以“大学独立与学术自由”、“科研是大学的主要职责”为核心的“学术自由”理念得以确立起来。在这里,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权利 始终是以大学对学术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为使命的。学者只服从理性,服从科学,不服从任何政治和宗教。独立自治,开放,容忍,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禀持理 想,以及在执守这些传统理念与作为变革前沿之间保持张力,这些因素终于成为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特质。然而,中国的传统士大夫却沿着“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恪 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金科玉律,一直以服务政治为己任,知识分子从来不曾作为一个整体谋求过价值追求的独立。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先驱,虽然在五四运动前期以及其它少数几个时期有过独立的精神探索,但是,它的前身便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余年的太学,而且 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也不过是政治的产物。后来北大也一再试图投入政治的怀抱,从解放以后主动请求昔日自己的图书馆助理管理员题词,到后来文化大革 命扮演革命先锋的角色,都无不证明这所大学距离学术独立还任重道远。现在北大有一些学者已经在反思这个问题了,但是从目前中国大学的整体来看,学术独立之 路还远未开始。 上面这些话看起来好像非常宏观非常抽象,但是,对于一个立志走上学术之路的人来说,却是不能不考虑的。当你真正成为一名学者并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你的学 术良知到底是服从理性还是服从政治?虽然说理论上理性和政治可能统一,但现实却在很多时候会让你必须做出抉择。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法说得更多,只希望你如 果真要选择学术之路,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准则走下去。同时,祝你一路走好!

商场:一切皆有可能

几年 前,大学生就业时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流人才去机关,二流人才去外企,三流人才去民企。可是,随着中国日益从一个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经济为中 心的社会,说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命题正在被时代逐渐修正为“经济地位决定发言权”。 一个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便意味着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商界相对于政界而言是第一位而不是第二位的。换句话说,盖茨和克林顿这两个比尔在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 里,前者比后者拥有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大的话语权。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没有理由告诉别人:你因为不具备什幺素质,所以不适合进入商界。因为在这一个时代, 商业应该是足以包容一切的。在研究自己的性格并规划自己的大学乃至人生时,如果觉得自己并不适合从事学术或者进入政界,并决心在商界寻求发展,那幺,请不 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究竟是否适合进入商界?我有没有可能在写字楼争取一席之地?我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商人的潜力吗?你需要考虑的只是:我如何才能成为一 个优秀的商人?要成为一个商场精英,我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世界上或许真的有商业天才,但是绝对没有天生不适合从事商业的人。我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商业气氛的环境里,加上后来受到了重义轻利的传统文化影响,对 于商业一直比较排斥,高考和考研的时候也从来不曾考虑过经济类专业。可是,造化弄人,我毕业以后却偏偏不得不从事了商业。在深圳工作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更 何况我在大学里从来不曾学过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所以,我只能不断地学习,甚至连上下班坐公交车上的时间也不放过。而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原本 排斥商业的我竟然喜欢并习惯了商业的游戏规则。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是乡下一所中学的老师,后来在我的煽动之下来了深圳。他原本很不愿意从事与商业有关的职业,还想做一名老师或者干类似的工作。可是,在深 圳想不下海都会被海水卷下去,这个朋友后来还是做了一名业务员。可是,他或许是典型的不具有商业天赋的人,大半年下来不但毫无工作成绩,而且为了工作倒贴 了一大把钱进去,欠了一屁股债。 有一次,他心灰意冷得对我说:“我真希望某次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算了!”我一时间不知道怎幺安慰他,只好说:“在德国流行这样一句话:就算被车撞死也要 被奔驰宝马撞死,不能被桑塔纳撞死。而深圳的奔驰宝马那幺多,就算被奔驰600或者宝马760撞死也亏大了啊!你就算真想被撞死,至少也得瞅个机会逮着一 辆倒霉的劳斯莱斯或者加长林肯。”朋友一阵无奈的苦笑。 可是,他的苦笑在不久以后变成了最灿烂的欢笑。他的一个客户一次性订购了他400万的产品,而老板付给他的提成亦有20万。局外人或许会说是因为他时来运 转了,可是我作为一个目睹了他整个奋斗过程的朋友,我知道这个结果是多幺来之不易并且理所当然。或许这中间确实有运气的因素,毕竟这已经不是一个有付出就 有回报的年代。用娱乐天王吴宗宪的话来说:努力就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然而,我这位朋友的成功更多的应该归因于他从一个不适合也不善于经商的人转 变成为了一个商业精英。 商场不忌讳任何神话。只要你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并且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相信你也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传奇。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在商界大展身手,那幺从现在 开始,你就可以为此做准备了。不管你是什幺专业,都有必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经济、经营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中国经营报》、《南风窗》、《南方周 末》之类的大众报刊杂志大致了解目前中国各个行业的情况,还需要对身边的经济现象勤于思考,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商业思维。 商机无限,而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不管你现在是大学几年级,请从现在开始准备吧。我期待着你用睿智和毅力缔造商业时代的奇迹!

三、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既然是概率,就存在不止一种可能性……如果是选择学术,冷门专业比热门专业更容易获得成就……跨专业几乎早已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大学之间的实力之争到了考研考场和人才市场原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四、 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蓝领还是白领其实跟面子毫无关系……要想知道需要学什幺,最好的 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很多专业因为不具备专长的有效性,所以成为了屠龙之术……专业技能好比是鸟的身体,而专业以外的特长就是鸟的翅膀……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无法逃离这样一个问题的拷问:社会需要的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十个百分之十和一个百分之百,究竟哪一个在社会上更受欢迎? 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前,很多大学已经为学生做出了选择。继上海交大、深圳大学等少数高校率先开始实行通才教育以来,通才教育正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找到知音,只 按院系不按专业招生的做法变得越来越普及。甚至有很多学校将自己的优势学科强加给完全不相关专业的学生,譬如铁道学院让外语系的学铁路交通,地质大学让法 学院的学地质构造,似乎这样一来自己的学生就全部是通才了。 可是,什幺才是通才呢?要通晓多少个领域算得上是通才呢?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做到通晓一切,尽管李敖自称“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但他肯 定有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所以,通才的“通”肯定是有个限度的。但这个限度是什幺呢?任何一所实行通才教育的大学都没有给出答案。 事实上很多大学在做出实施通才教育这一决定的时候未必经过了审慎的考虑,也可能他们考虑的出发点不一定是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很多大学决策层的人根本没有过 校园围墙以外的工作经历,对于别人的这种经历又未必感兴趣,所以他们其实并不知道社会真正需要什幺样的人才,只是突然发现“通才教育”这个词语非常流行也 非常适合用来捞取政绩,于是争先恐后地出台了通才教育的相关措施。至于什幺是通才、学生能不能成为通才,这是他们来不及去考虑的。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大学生究竟应该按部就班地等着被学校培养成所谓的通才,还是应该自主地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呢?如果是选择后者,那又该走一 条什幺样的道路呢? 几乎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专才”和“通才”这两个关键词,都能找出一大堆论述二者关系的文章,很多场大学生辩论赛也曾将这个命题作为辩论的主题。可 是,这一切都并不能给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具体性的指导和建议。辩论赛基本上都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对垒另一个极端的错误,无甚指导意义自不待言。而很多专门 论述二者关系的文章却过于中庸,容易犯“各打五十大板”的毛病,说一大堆专才和通才各有什幺优势又各有什幺劣势,长篇累牍却只能让人云里雾里,看到最后发 现什幺具体性的结论都没有。 我不是身怀多年招聘经验的人事经理,更不是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所以我无法动用五花八门的理论来长篇大论,我只能基于我有限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提出提出 一点建议,难免浅薄,但也明确。 术业必有专攻

一个萝卜一个坑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也因此而越来 越“退化”成一个工具。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都不过是在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对于流水线上的其它环节,他无从可知。一个鞋厂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十 年或许也不知道一双鞋究竟是怎幺做出来的。如果说工厂是一台大机器,每个工人就只是这台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至于其它零件是如何运转的,他不知道也不需要 知道。 写字楼里的白领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在机器轰鸣的流水线上工作,但他们却照样被精细的社会分工定格在非常有限的工作领域里。做产品的往往没有机会接触市场,做 市场的则很难知道产品的策划和推广,做技术的更难有机会接触到技术以外的工作。在部门内部仍然存在细致的分工,做产品的可能只局限于某一类产品,并且只负 责前期策划、品牌包装或其它某一个环节。 我原来曾经在一家外资企业任职。这家公司采取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每个事业部独立负责一块业务范围。我当时在其中一个事业部担任产品经理,负责几个省份产品 的开发和维护。我的团队只有几个人,包括产品策划、文案、美工、音乐制作人等。这几个人都独当一面,每个人的工作相互关联却又彼此独立,分工非常清楚。文 案不可能为美工设计图片,美工也不可能去为音乐制作人编几曲手机铃声。而我同样受到了分工的制约,不清楚其它部门开发的产品,也不知道自己产品的市场推广 细节,因为这已经是市场部的事情了。对于公司的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事情,除非公开,否则更是无从可知。 在这样一个跟流水线毫无区别的工作环境中,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最首要的只可能是他能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美工就算没有任何文字功底,而且 对于音律一窍不通,只要他能够做出非常精美的设计方案,他就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美工。相反,就算一个美工既能帮文案写点文章,又能帮音乐制作人编些铃声,但 如果他设计的图片不够专业,那他就只能收拾东西走人。 任何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是按照职位来招人的,决定一个应聘者是否能够被聘用的也只是他能否胜任这个职位。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必须先明确你 要填的是哪一个坑,用人单位再来考核你是否适合这个坑。如果你不适合,就算除此之外有很多个坑适合你,你也照样只能被拒之门外。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美术系的毕业生,她应聘的职位是美工。因为她有过同行业的工作经验,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女孩子(当时我们部门的几条汉子早就给了我 “最后通牒”:下次招聘一定要优先考虑美女),所以我在跟她交谈不到5分钟的时候就准备聘用她了。但出于招聘的起码原则,我要求看她的作品。她给了我一个 U盘,里面有很多非常精美的设计作品。但是,尽管我是外行,我还是能感觉出那些作品风格不大统一,于是我让她当场给我设计一个宣传单张。本来我这样做只是 为了万无一失,但她的表现却让我非常失望。她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并且设计的作品比较粗糙,距离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我向她表示了我的遗憾。她难过地对我说:“我承认我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美工,但是我有过同行业工作经验,除了做美工,我还可以参与产品的策划,而且我文笔 也不错,适当分担文案的工作也没有问题。”我问道:“那你能够胜任产品策划或者文案的工作吗?”她看着我,摇了摇头。我能感觉到,迷茫和怅惘正从她的眼中 轻轻地拂过,尽管她的双眼是那幺迷人。如果她有任何一个方面的专长,我都会聘用她。如果她成为我这个团队的一员,大部分时候她的中餐将是免费。可是,我拿 着她这个萝卜实在不知道该放进哪一个坑。所以说,在用人单位的眼中,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有一位上司曾跟我强调过这样一句话: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时过两年之后再来回味,堪知上司用心之良苦。这位上司曾从事过很多个行业,干过 的职位他自己恐怕都数不上来了。一转眼10年光阴就在频繁的跳槽之中悄然流逝,而自己仍然不精通任何一个行业,当别人问他是做什幺的,他自己也答不上来。 干过那幺多行业那幺多职业,没有一个是自己精通的。在深圳,如果你不在某个行业认真地连续干上一年以上,别人是不会承认你有这个行业的工作经验的。 在频繁跳槽的这10来个年头当中,无数个机会与我这位上司擦肩而过。他曾经是方太厨具的“开国元老”,可惜没干多久就辞职了。当年他的同事当中一直留在方 太的如今早已成为公司的高管,每年的分红用来带着全家老小去国外潇洒一回绝对绰绰有余。后来我这位上司又进入了一家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当时专业的房地产 策划代理行业才刚刚在深圳兴起,而他当时工作的那家公司拥有多方面的资源,很多进入那家公司的人都在几年后自立门户并迅速发展,有的甚至后来居上“学生” 超过了“老师”。所以很多行业内的人都把那家公司称为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行业的“黄埔军校”。可是,我的那位上司还来不及毕业就退学了。这是他后来最后悔 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他应该也早已拥有自己的产业了吧。 后来,他终于决定回到地产行业安定下来长期发展,并再三叮咛我不要重蹈覆辙。可惜的是,我让他失望了。我很快就离开了那家公司并离开了地产行业,紧接着的 是接二连三的跳槽,我从深圳的一个商务区到另一个商务区,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似乎经历了很多,可其实什幺也没学到。一转眼两年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了。虽然我现在终于安定下来并有了自己的公司,但如果这两年安分一点,或许我现在创业就要轻松很多了吧。 营销产品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核心竞争力”,也称作“品牌核心价值”。而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 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长。顾名思义,有效专长包括“有效”和“专长”两层意思。 专长不限于所学的专业,只要是能够让自己胜任一份工作的专门知识或者特长都属于此处所说的专长。至于以本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 个跨专业就业的问题。这一点在上一个专题有了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真要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比科班出身的更加专业。在两个都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求职者中,如 果一个是英语专业而另一个不是,那用人单位应该只会考虑英语专业的了。但如果非英语专业的过了专业八级,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招聘会最大的资本便是文字功底,而这本来应该是文学院毕业生的专长。因为我最初应聘的大多是文案、编辑之类的工作,所以我曾经在多个 应聘场合跟中文专业的毕业生“狭路相逢”。如果仅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我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在每一次角逐中都胜出了,因为 我有足够的理由让面试官相信我比中文系的更能写出他们所需要的文稿。我比其他应聘者发表过更多更有份量的文章,而且现场写作时我写出来的稿子也肯定要更为 优秀。如果我跟中文专业的实力相当,我想那些公司就绝对不会通知我去上班。

面子诚可贵,前途价更高

对于专长的理解,还 应该打破一些陈旧的就业观念的束缚。很多人认为,只有那些能够让自己进入写字楼做高级白领的专长才有价值,而那些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蓝领的技术和专长则不 值一提。事实上,这种观念不管对于自己的就业还是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或许有些人觉得端坐于写字楼的电脑面前比在嘈杂的工厂车间里更 有面子,可是,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蓝领还是白领其实跟面子毫无关系,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是最体面最有面子最有尊严的事情。曾经有个同事信誓旦旦地说过:只 要老板给我8000以上的月薪,我宁愿每天上班都呆在洗手间里。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很多找工作时注重面子的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或许就能体会到这句 玩笑背后的无奈了。 《青年文摘》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成为高级蓝领的故事。我的这位校友毕业后先是来到深圳,工作一段时间以 后发现中国根本不缺乏具有机电专业知识的白领,但是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操作经验的高级蓝领非常匮乏,于是,他去了东莞并成为了一家工厂的普通技工。 刚从深圳到东莞的时候,他的工作环境自然差了很多,工资待遇也低了不少,所以他很多同学觉得他肯定是神经错乱了。可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并经过不断的努 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工。后来经过自学德语,还能够用德语跟德国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并多次得到了国外专家的高度赞扬。虽然只是工厂里的一名技术工 人,但是他却多次在高规格的国际技术展览会上作主题发言。今时今日,他的收入水平就自不待言了。如果我这位校友不通过工作实践将自己的专长从专业知识转移 到实际操作经验,他或许现在仍然是深圳某公司的普通职员呢。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普通技校的学生比全日制高校的学生更容易就业。很多企业愿意以十几万元的年薪招一名技工,甚至愿意以三四十万元的年薪招 聘一名西餐总厨,而对于重点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的求职简历却不感兴趣。这个现象是需要很多大学生深思的。为什幺一名技工、一名厨师那幺值钱而自己一文不 值?如果老是纠缠于学历,那肯定觉得非常不公平,可是,一个技工能熟练地操作一台机器,一名厨师能烧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好菜,而作为大学生的你能做些什幺 呢?技工和厨师都凭借他们的专长而抢手,如果你也有自己的专长,你肯定照样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我并不是在鼓吹大学生都去做技工或厨师,但是退一万步 讲,如果不具备别的更好的专长,大学生通过做技工甚至做厨师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又有什幺不可以呢? 按摩,这个词语在很多大学生眼中看来肯定是不太阳光的。必须承认,社会上有很多肮脏的交易假按摩之名而进行,但是,我一个朋友却让按摩回到了它原本的意 义。这个朋友大学时就读于一所中医学院,专业方向是中医骨伤科学。他读到大三的时候跟我说:读了三年医学,如果自己得了点小感冒却还得去找医生。他言词之 间万般无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比迷茫。 可是,中医按摩这门课却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既然靠中医学无法找到前途,那为什幺不靠中医按摩来创出一条路?于是,他将大学剩下的时间全部用在了中医按 摩上面,并努力寻找机会进行实践。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相当熟练的中医按摩师了。当他的同学都削尖脑袋往医院里面挤的时候,他却放下好好的医生不做, 跑到一家健身技术公司做了按摩师。目前他已经有了不小的一笔积蓄,并且正在筹划自己独立创业了,相信不用多久他就将拥有自己的公司。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约40万,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不到25万。在未来的3至5年内,我国软件企业将产生40万的人 才缺口。新的IT企业专业化、流水线式的软件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将呈“金字塔”结构,处在塔底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将占总人数的60%至70%,这就需要 大量有较强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掌握和使用IT产业最新技术的“软件蓝领”。而在我国绝大部分大中专院校中,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培养的学生都是 “通才”,脱离了企业的需要。面对这一现实,准备进入IT行业的毕业生一方面应该改变就业观念,接受自己毕业以后成为“软件蓝领”;另一方面应该细化自己 的专长,不能是笼而统之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而应该是具体到这一领域中某一个特定的方面。 很多专业开设的部分甚至全部课程都已经和市场的需要脱节了,这就需要从开设的课程中挑选真正有用的认真钻研,甚至还需要在开设的课程之外寻找真正有用的具 体领域。计算机专业如此,其它很多专业也是如此。要想知道自己这个专业真正需要学的是哪些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就算你还不是毕业生,也可以 经常性地看看www.51job.comwww.jobsdb.com等人才招聘网站,看看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什幺,然后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美术系的通过这种方法就能知道掌握哪些软件比较实用,计算机专业的通过这种方法也就能知道用什幺方法编程或者操作哪些软件才是市场需要的。 以下是2004年10月www.51job.com上相继刊登的几条招聘信息的部分内容。

招聘单位: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招 聘职位:Flash编程工程师职位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 两年以上动画制作经验;2.熟悉WEB应用开发,熟悉WEB和Flash的结合应用;3.精通Flash软件,有独立创意制作能力;4.精通Action scrīpt编程,有出色作品者;5.熟悉Flash跟后台数据的交互;6.从事过多媒体和游戏开发的可以优先考虑。

招聘单位:沃尔玛 商业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招聘职位:平面设计职位要求:1.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丰富的广告设计与创作经验,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2.熟练使用苹果 机,熟悉平面设计及办公软件(例如PhotoShop,Illustrator,QuarkXpress,Freehand,Word,Excel, PowerPoint);3.英文沟通能力良好。

招聘单位: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招聘职位:粉末冶金工程师职位要求:1.大专以上学 历;2. 3年粉末冶金行业工作经验,了解含油轴承生产研发工艺,能独立解决生产技术问题;3.熟悉粉末冶金模具、零件设计,熟悉CAD、Solidworks; 4.良好沟通和团队合作,英文良好。 综合其它一些公司类似职位的招聘信息,就完全可以知道“Flash编程工程师”、“平面设计”和“粉末冶金工程师”这三个职位需要掌握哪些东西了。知道这 些以后便可以针对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其余各个行业各个职位也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让自己“先知先觉”,避免走无谓的弯路。

专长的有效性

之所以要强调专长的有效性,是因为并不是每项专长到了招聘会都有市场,至少很难有市场。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没有专长,而是他们的专长得不到市场的承认。因为 高校专业设置的不科学性,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如果除了专业之外没有别的专长,那就很难拥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因为他们专业本身就不具备专长的有效性,在市场经 济中未免成为了屠龙之术。最典型的便是我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凭借这个专业去找工作,恐怕除了去部队做指导员,就只有劳教局之类的政府部门愿意接收 了。深圳市人才大市场那些用人单位就算再求闲若渴也不至于需要找一个人回去给自己做思想政治工作。曾经有一个面试官看到我的简历以后开玩笑似地说:“我看 到你的专业名字就冷汗直流,感觉是自己做了什幺对不起三个代表的事情,被组织找来谈话了。” 还有一些专业天然地应该属于精英文化的范畴,譬如历史、哲学、伦理学。精英文化只可能属于一个有限的知识群体,否则精英文化就不成其为精英文化了。不幸的 是,在疯狂扩招的大形势下,在大肆招生成为了一种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所有本应属于精英文化范畴的专业都成为大众性的东西了。一个伦理学博士生导师说了这样 一句话:一个国家如果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研究伦理学,那这个国家就已经走到了伦理的边缘。事实上,当上百个哲学专业的同学同时挤在同一间教室听老师谈论康德 或海德格尔,这绝对是一件极其不正常的事情。历史、哲学等专业本来应该只有一些真正以此为乐趣的精英作为专业来研究,在市场经济主导一切的时代背景下,这 些冷门专业的就业机会本来就是非常有限的,可是,非理性的扩招让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就业机会变得更加稀缺,寺庙里原本就没什幺粥,如今还突然增加了一大群和 尚,该怎幺办呢?那就只有去相对而言僧少粥多的寺庙混饭吃。所以,如果你稀里糊涂进了哲学、历史之类的专业,并且你并不喜欢这个专业,那就赶紧跳出这个专 业给自己寻找核心竞争力吧。 除了设置不合理或非理性扩招的专业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无效专长值得一提。譬如,我原来有个校友玩电脑游戏特别厉害,先是玩星际争霸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与 时俱进成为了一个顶尖级的反恐精英,毕业前夕又修炼成了传奇高手。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特长吧,毕竟他还在很多比赛中得了奖,可是,这样的特长要想成为就 业时的专长实在太难。确实有一些游戏开发商需要招聘一些职业的游戏玩家,但是,这样的职位空缺能有几个?就算找到了这样一份工作,又有什幺意思呢?青春饭 能吃几天? 还有一些特长看上去比玩网络游戏要积极很多,比如篮球、足球等体育方面的专长。体育特长生自然需要用大量的时间用在体育训练上,但是,可千万别吊死在这一 棵树上了。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就只是为了让这些人在体育赛事中为学校争点光,至于这些学生毕业以后何去何从他们可不会考虑。就算有些学校还会保送优秀的体 育特长生读研究生,可读了研究生以后干什幺呢?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尚且需要考虑退役以后干什幺,更何况大学里的体育特长生?如果将体育特长作为自己的核心 竞争力,那恐怕除了去做体育老师或者健身房教练之外,就只能去当保安了。所以,大部分体育特长生都必须考虑自己在体育之外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说,必 须让自己拥有一项体育之外的有效专长。体育特长生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那些整天活跃在球场上的同学呢?热爱运动确实值得肯定,但是有些同学荒废学业而将太 多的时间用在球场上就实属舍本逐末了。

套餐效应 告别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时代之后,大学毕业生其实就成为了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商品,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供过于求的商品。学校只负责给自己批量生产的商品发个 叫做“毕业证”的产品合格证,至于产品是不是真的合格、产品有没有市场,他们就无暇顾及了。 就业,其实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件商品推销出去。商品要想占有市场就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是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光有核心竞争力恐怕还不够。如果你是文学 院的笔杆子,写作当然是你的专长,可是,几乎每个学校都设置了文学院或者中文系,并且招生规模不断升级,所以在你面试任何一个编辑之类的职位时,会有一大 群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来跟你竞争。或许你们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那份工作,但是最终被聘用的可能只有一个人。如何才能让自己从众多实力相当的应聘者当中脱颖而 出呢? 不妨先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吧。我和太太原来在超市买洗洁精的时候往往只是从货柜上随便拿一瓶,后来发现有一种洗洁精附带赠送洗碗布,于是便一直买那一种 了。偶尔发现超市没有那种洗洁精,我们还会失落一阵子。一块小小的洗碗布实在不值钱,拿回家里也未必真能派上用场,但就是这个没什幺价值的东西买走了我们 的顾客忠诚度。假设你正在超市买牙刷,琳琅满目的牙刷摆在货柜上任你挑选。最后你看中了其中几款牙刷,而这几款的外型、性能和价格都差不多,于是你一时不 知道该挑哪一款好。如果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其中有一款附带赠送一小盒牙膏,我想你肯定会在零点零一秒之内做出选择。而这个时候你是否意识到:如果聘人单位 是一个买牙刷的人,你就只是货柜上的一把牙刷,而你将凭什幺让对方毫不犹豫地买走? “买一送一”这种促销方式在商业领域早已屡见不鲜,那为什幺不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来呢?不过请别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要你带着另外一个 人去应聘,面试的时候告诉用人单位如果聘用你就可以免费拥有另外一个劳动力。我的意思只是:请不要除了专长之外就一无所有。换句话说,你应该拥有专业以外 至少一项特长。专业是你要卖的东西,而此外的特长则作为非卖品免费赠送。在别人只卖牛排的时候你却在卖牛排套餐,除了牛排之外还有色拉和咖啡奶茶。在价格 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你想不热卖也不行了。 上文提及多个中文系的高材生同时应聘一个编辑职位,如果这些人在文字编辑方面势均力敌,要求的工资待遇也不相上下,那面试人员肯定就会从其它的方面来对应 聘者加以挑选。如果用人单位是一家杂志社,偶尔需要从国外的网站上摘抄一些文章并翻译成中文予以刊载,而正好有一名求职者的英文水平非常突出,那就算这个 求职者的中文编辑能力丝毫不占优势,他也肯定会被优先录用。又或者这是一家体育方面的新闻资讯网站,如果某位应聘者恰好对体育非常在行,国内外各大球星无 不如数家珍,那只要他的文笔差强人意,应聘这份工作应该就如囊中探物了。

小廖是湖南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前夕,他去厦门应聘 了华侨大学的辅导员。同时参加面试的有25人,而录取名额只有两个。小廖已获得双学位,并曾担任学生会,还在各媒体上发稿2万余字,但其余应聘者也都 非常优秀,而且还有好几名硕士研究生。经过几轮面谈、笔试和计算机考试后,大家表现都不相上下。最后一关是才艺表演。有的人表演舞蹈,有的表演吉他,一名 研究生硬着头皮唱了一首流行歌曲。小廖擅长书法和绘画,但书法更容易评出高下,所以他选择书法作为自己的表演项目。当他将自己写完的钢笔字交给考官时,考 官不禁啧啧称叹。最后,小廖和另一名本科生被录取,包括几名研究生在内的其余面试者全部败走麦城。 魏小姐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准备再学一门外语。经过分析之后,她觉得阿拉伯语是个冷门,但西亚那些国家因为有石油,已成为全球最富有的 地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比较频繁,所以决定认真学习阿拉伯语。后来她去上海浦东一家跨国大公司应聘,因为公司对英语要求很高,所以能进入复试的人基本上 都是英语专业八级,魏小姐丝毫不占优势。复试的时候主考官问魏小姐有什幺特长,她说除了英语之外还懂阿拉伯语。主考官一听便喜上眉梢,因为当时正巧有个西 亚国家经济代表团来该公司洽谈贸易,急缺几名阿拉伯语翻译。主考官赶紧请来了阿拉伯语方面的专业人士,面试证明魏小姐不仅精通语言,而且还对阿拉伯国家的 历史和风俗文化非常熟悉。最后她脱颖而出,直接担当洽谈会的翻译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关于专业以外的特长在应聘中的作用,下面这条2001年2月的“旧闻”也很能说明问题。深圳市中心医院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卫生医疗单位首开先河,日前大摆考 场,从1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医学院校的应聘学生中层层筛选出的150名考生全部参加会考。会考中,除了让考生通过业务、外语关外,还必须参加文 艺、体育等特长考试。据了解,为了保证考试全过程的透明和公正,考场全封闭,考官、监督人员等只有佩带专门的胸牌才能进入,条子、关系被拒之门外。而且录 用考试特设了特长考试,把它放在与专业技能考试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对应聘毕业生的考核也进一步量化,基本知识20分、专业知识20分、临床经验10分、知 识面20分、外形10分、资质20分。该医院人事科科长肖平介绍,考试分医学组、外语组和特长组,其中特长组分为文艺、体育和其它三组,考生的多才多艺让 院方也出乎意料,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甚至打拳、舞剑。中山医科大学的两个博士又是跳舞,又是下棋,最后还打起了太极拳。医院为此特 请深圳市文化局文艺处李绍琴处长、深圳市原音乐家协会杨庶正主持考试。 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称,招考医生之所以要考文体特长,主要考虑医生的智商决定他的医术水平的高低,然而情商更重要,一个医生的综合素质将对他性格的塑造和 待人处事态度有重要影响。因此考试正像在股市挑选潜力股,主要看他是否有发展潜力。 当医生最首要的自然是医术高明,可对于医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如果没有专业以外的特长,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很难穿上向往已久的白马褂。医生如此,其它职业又 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可以打这样的比喻:工作职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好比是鸟的身体,而专业以外的特长就是鸟的翅膀。鸟无身体自然无法存活,但没有翅膀 就无法振翅高飞。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做到“术业有专攻”,不断让身体变得强壮结实,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锻炼特长,不断丰满羽翼让自己 能够有朝一日展翅高飞。 有一些特长是应聘者原本具有的,只是到了招聘会需要恰当地运用。小雅是一名文秘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去成都一公司应聘总裁助理的工作。小雅相貌平平,而跟 她竞争同一职位的有一大群美女,有一些人的简历简直就成了一本精致的写真集。凭着突出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她终于进入了最后一轮复试。这次面试她的是总 裁。总裁看了看她的简历,说:“我听人事部的说你非常优秀,可刚才我面试的几个人也相当突出,所以我想知道你相对她们而言有什幺特别的地方。”小雅迟疑了 一会儿,试探着问总裁:“请问能够喝半斤白酒算不算呢?”总裁一听,赶紧让人事部给小雅办入职手续去了。 可并非每个人都能喝半斤白酒,也不是在每个面试场合能够凭着酒量一剑封喉,所以,特长更主要的还是需要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锻炼。这种培养不能漫 天撒网过于随便,必须要有针对性。如果今天去学萨克斯,明天去跳天鹅湖,后天又去摹临王羲之,到头来只会将自己变成一个“四不象”。我老家有这样一句俗 语:如果你想抓住满山的麻雀,你就一只也抓不到。 培养特长还需要基于自身特点,不能太过理想化。如果让姚明去跳马,让去对抗奥尼尔,不知会是怎样?如果某人五音不全却引吭高歌,或者红绿色盲却沉迷 作画,就算他真有一天能够成为第二个帕瓦罗蒂或者徐悲鸿,那也绝对是性价比极低的事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四两亦能拨千斤;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千斤未 必能拨四两。

五、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什幺课都不逃,跟什幺课都逃掉没什幺两样……读大学,关键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英语角绝对不是学英语的地方…… 为了英语丢了专业,那就舍本逐末了……招聘单位是用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 六、人格独立:我思故我在 大学生区别于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是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 定……如果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每一件小事都可能 给你一座金矿…… “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尔最着名的一个命题。笛卡尔是法国17世纪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还是古典主义形而上学乃至整个现代哲学的奠基人。“我思 故我在”最初的哲学意义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去考究了,人们只简单地把这当作考研政治辅导教材的说法,笛卡尔是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代表,但是,法国人却 将“我思故我在”视为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可是,当唯物主义在中国日益被演绎成唯物质主义,笛卡尔的唯心主义却 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笛卡尔恪守自己独立的思想,敢于怀疑一切,并欢迎一切对于自己怀疑的怀疑。而这种精神在中国却一直缺席。学术圈没有人敢于怀疑权威,大学生更是少有自己的 思想。别以为这只是一个空洞无物的话题,事实上精神的独立程度和思想的深度所能影响你的远远不止是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它将直接影响甚至决 定你的一生。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