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萨斯
  • 浏览: 4169969 次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一个有趣的学习方法,欢迎一起探讨

 
阅读更多

过去10年来,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已经相当于一个国家,而互联网上所有商品的默认价格都是零——免费、无偿、白送。无论是数字音乐、网络视频,还是维基百科,都可以不花分文进行制作和发布。正因如此,按经济学的规律,这些商品的价格也呈同向变动,即趋于零。对“ 谷歌一代”来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免费的国度。

免费国度的合理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免费,企业就无法挣钱了。免费也可以是桩不错的买卖,道理很简单:少数人付费,多数人享用。有时,这两类人属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就像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那样:少数广告主为内容付费,而大部分消费者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或是完全免费就可获取这些内容。这一理念并不新鲜,而现在相同的商业模式正在推动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网上照片分享到线上博彩等。过去10年中,这种“双边市场”模式从媒体扩张到了其他领域,今天,它已成为所有大的网络公司挣钱的手段,从Facebook、MySpace到谷歌无一例外。

此外,同样的数字经济学也让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比如“免费-收费模式”(Freemium),即付费版本支援免费版本。在这种模式中,免费版产品成为一种行销工具,使更多用户接触到这种产品。企业在产品推广过程中会试图将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从而获取收入。这是对以前那种免费赠品推广模式的颠覆:商家不是给出1块试吃蛋糕,希望把剩下的99块卖出去;而是送出去99只虚拟企鹅,以图卖出一栋虚拟小屋。

实物赠品的发放不能大手大脚,否则成本会很高;而对于数码产品来说,免费版的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传播范围非常广。正因如此,很多以前由人来实施的业务(成本高)正在转变为由软件来操作(成本低)。所以,你的税务会计可能已经变成免费的TurboTax 税务网站,你的股票经纪人现在成为一个线上交易网站,而你的旅行社更可能是一个花里胡哨的搜索引擎。

经济衰退的新问题

这些商业模式在经济上行时期都表现不错,因为一些非货币性财富能够在风险投资家的魔棒或者时机恰到好处的收购兼并下转化为现金。这些非货币性财富包括关注度(网站流量)和声望。然而,在2009年,整体投资和广告投入都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这自2001年以来尚是首次。风险资本已经枯竭,谷歌正在减少产品,而不是到处并购;雅虎几乎无法养活自己,也就更无力兼并其他公司了。这种情况对互联网的免费经济模式有什么影响呢?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这应该是件好事。毕竟,如果你没钱,那么0元是个很好的价格。可以预见到,公开源代码软件和GoogleDocs这样的免费互联网办公软件将大行其道。现在,最便宜和最酷的电脑是“上网本”,只卖250美元左右,其操作系统要么是Linux 的免费版本,要么是非常便宜的Windows老版本。买这种电脑的人不会付给微软公司好几百美元安装Office软件,而只会使用免费的网上软件,正如“ 上网本”这个名字所暗示的那样。

同时,这些消费者也在节约开支。他们玩免费的网络游戏;从互联网电台收听免费音乐;取消基本的有线电视服务,在网站上看免费视频;掐断电话线,用上了Skype网络电话。网络是消费者的天堂,互联网已经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商店,而且每件东西都是免费的。

那些想在互联网上创业的公司怎么办?以前的创业模式很简单:第一,拿出优秀的创意;第二,通过融资将企业推向市场,最好是能通过免费模式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第三,如果企业受到欢迎,那么就继续融资扩大企业规模;第四,周而复始,直至所创企业被大公司收购。

现在,从第二步到第四步都已经不再可行。因此,互联网初创企业只能去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创建一种在创业初期就能赚到大钱的商业模式。

当然,对商界而言,这种事情并不新鲜。但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因为他们最看重的是“关注度”和“声望”,并希望有朝一日这种“货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变成真正的钞票。

赚钱模式八仙过海

对那些其实没有特定商业模式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标准模式就是依靠广告收入。一个热门的服务会吸引很多用户,在页面边上放几个广告就能带来收入。但有两个问题随之出现:网络广告的价格以及点击率。Facebook的热门程度令人吃惊,但作为广告平台的功效之低,同样也令人吃惊。即使你能想出在一个高中女孩的聚会照片旁边放上什么广告比较合适,她和她的朋友们也不一定会去点击它。难怪Facebook的广告每千次展示收入仅为1美元(大型媒体网站约为20美元)。

谷歌通过对消费者提供有的放矢的文字广告,建立起一个令人羡慕的赚钱机器,但依赖谷歌运作的网站很少有这种好事出现。如果你在自己的博客上放置Google's Adsense广告,不管广告点击率有多高,你能挣到的钱,都不及你撰写博客所付出的时间能获得的最低报酬。

那么,沿用最古老的商业模式,让消费者为你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付钱如何?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将会兴起的领域。现在是企业家们创新的时候了,他们不但要推出新产品,也要创建新的商业模式。

举例而言,游戏公司Tapulous运营着一款为iPhone(手机上网)开发的热门音乐游戏《Tap Tap Revenge》。在《吉他英雄》和《摇滚乐队》游戏中,音符从手机屏幕上方涌出,让你按照节奏击打它们。目前已有数百万用户使用过该游戏的免费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准备并且也愿意购买该游戏的付费版。付费版与免费版的主要不同在于能提供特定乐队的音乐,如Weezer乐队和Nine Inch Nails乐队等,而且还附有歌曲可供选择。

与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背道而驰的是微软公司,但现在它不得不与谷歌等提供免费线上办公软件的对手竞争。微软公司没有抱怨不公平竞争,而是开发了网络版的商业软件,并向小型初创企业免费提供。如果你的公司成立不到3年,且营业收入低于100万美元,你就可以通过微软的BizSpark项目免费使用。微软希望这些企业成长壮大之后,能继续使用这些软件,成为付费用户。对微软来说,BizSpark这个项目的成本几乎为零。

在免费基础上建立一种商业模式并非易事,尤其是当你的用户已经吃惯了免费大餐。以Twitter为例,这个超级流行的免费平台可以让用户发送不超过140个字节的短消息到网上,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干什么事情,也叫做“微型博客”。在横扫全世界的前卫群体后,现在公司发现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宽带使用费。2008年,Twitter公司聘请一位财务大师,希望找到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并表示将于2009年年初公布其发展战略。人们对它可能采用的模式有种种猜测,其中包括让做广告的企业向消费者发送“悄悄话”,以此向公司收费;或者给予身份认证,以防假冒。

与此同时,YouTube也极力想让公司收入与其受欢迎程度齐头并进,而Facebook正在以跳楼价销售广告位,之前公司曾试图向未经许可便在网站发布的广告收费,结果引起用户的强烈反对。新闻共用网站Digg有数百万用户,但却无分文收入。一年前,这种状况并无大碍:因为那时的商业模式是“努力扩大公司规模,挣到大钱后就开溜,最好是能带着现金开溜”。但现在开溜的大门已经关闭,现金流主宰一切。

这是否意味着免费服务将在经济低迷时期逐渐消亡?应该还不至于。免费服务的大众需求和商业模式并没有过时 ——所有数码产品的边际成本每年都以50%的速度下降,导致价格一路冲向谷底,而且“免费”依然在消费者心理上有着强大的冲击力。但这并不表示提供免费服务就足够了,免费的同时必须有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1-2-3/archive/2009/03/09/cap-reading.html),感觉这种学习模式很好,现搬来共享CSDN网友。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就像老赵,看见书就像灰太狼看见了喜羊羊——连数都来不及数,直接就是一阵疯狂撕咬。片刻之间,便只剩羊毛雪花般随风飘落,哀嚎之声回荡于山林之间……有诗云:“曲终羊不见,江上数青峰”。(以上人物、事件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然而我们是普通人。我们看见书就如同民工看见砖头——虽心知这是吃饭的家伙,但是看见它心里就发堵,碰到它就条件反射般浑身无力、哈欠连连。书桌就像个同性相斥的大磁铁,怎也没法吸引我们坐过去。据说修习武功乃是逆天而为,读书想必也是如此吧。对于我来说,有乐趣的阅读就仅限于小说和漫画。能边看边敲着键盘实践的编程书也还能勉强坚持看完。但如果是艰深的算法书或某大师的影印版大部头,基本上会是一开始坚持看3小时,第二天再坚持2小时——这也就只7、8页的样子,然后就会想着这样下去 1年也看不完呐,不知不觉就着急起来,读书变成了气闷、充满着挫败感的苦差事。于是“正式”读书之前突然多了许多“准备工作”——看电视、上网、吃零食、听MP3,好不容易坐到了书桌旁,手又不自觉地伸向了小说,还一边安慰自己说先热热身吧——一直磨蹭到快到睡觉时间才翻开正经书,这时已经很疲倦了,结果只看了一页就累得眼冒金星,于是又更加着急、埋怨起自己来了。接下来就是越来越经常地间断阅读,最后放弃掉。不成。这样下去,只能有两个结果:1) 越来越少地读书,并在空虚和自责中浪费掉青春;2) 给自己更强有力的鞭策,在痛苦中低效地学习,让气闷和挫败感越积越多,最后连玩的时候都没法感到快乐——从而浪费掉双倍的青春。我想要读书,并同时快乐着。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法。它的设计目标是:1) 能每天把人拉向书桌,形成不间断的阅读习惯;2) 消除焦急、气闷、挫败感等负面阅读体验,从而使人有机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个新方法用一句话概况出来就是——给自己定一个死目标:今天绝不超过两页!

上限阅读法

我没开玩笑。这个方法乍看之下似乎有些弱智,但是只要试着在看书之前这样子想一想就马上可以感觉到焦急、气闷的情绪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要想达到我们的目标,还需要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和规则。(在继续讨论之前,需要给这个方法起一个名字。由于这个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阅读上限,所以我叫它上限阅读法,英文名Cap Reading,简称CR)

- 选择一本适合使用CR阅读的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用CR来阅读。选择一本对自己来说比较艰深,或阅读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书。同时使用CR阅读的书最好不要超过2本。

- 初始化阅读上限。在开始阅读之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阅读上限。阅读上限要尽可能设置得比较小。假设你买了本影印版砖头书,翻开正文的第一页,问自己,上限设为1页行不行?看着只有寥寥2、3段文字的第一页,可能会觉得实在太少了,无法忍受。那么再试着问2页是否能够忍受?如果觉得勉强可以忍受,那么就把上限设为2页好了。

- CR优先原则。你可能会同时阅读3、4本书,其中有一本是使用CR阅读的。每天,不看书则已,若开始看书,必须第一个看使用CR阅读的书,并且只有在看完阅读上限一半的量之后,才可以转换为看其它的书。

- 禁止计算总体进度。对于使用CR阅读的书,计算总体进度是被绝对禁止的,即使你已经看了全书的3/4或更多。

- 上限自动减小。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当天没有看完阅读上限的一半的量,或压根没看书,作为惩罚,阅读上限自动减少1页。例如周日买了书,并将阅读上限设为3 页。周一只看了1页,少于上限的一半(1.5页),则周二的阅读上限自动变为2页。周二因为通宵加班而没看书,则周三的阅读上限自动变为1页。若周三仍然没有看书,周四的上限仍然为1页。(1页是最低上限,不能再减少了)。

- 加大上限。当天的阅读量绝对不允许超过阅读上限。如果你觉得阅读上限太小了,可以加大上限,但其只在第二天才能生效。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先不要急着加大上限,而是可以:1)再阅读一遍。2)复习当天和前一天的单词。3)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思考。4)试着找出自己并不赞同的观点,并列举理由加以反驳。5)试着用自己的方式重写书中的内容,看看是不是可以比原作者写得更好?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上述5点全做了才能提高阅读上限。原则是:保持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平衡。

一些细节问题

Q:我周日全天都闲在家里,难道也只看2页?

A:如果周日比较闲,可以把阅读上限增倍。

Q:我正在看算法书。正文部分可以看得相对较快,而习题要想全部独立做出来就比较费时,经常消耗正文4倍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办?

A:可以认为做一页习题相当于阅读4页正文。如果你的上限是2页,那么做半页习题就到达了上限。

Q:我把上限设为了2页,可是有时看到一页半的时候会觉得累了,这时我该怎么做?

A:由于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上限的一半,所以你要告诉自己可以随时停下来,不过要把当前段落读完。很可能读完当前段落之后又会觉得不累了,这时只要不超过上限,可以接着阅读。如果不想读了,那么翻过此页再向后1页半就是你第二天的上限,可以用铅笔做个标记,以免第二天忘了。

Q:我觉得看书挺有乐趣的呀,好像很少有焦急、气闷的感觉,是否就不需要用CR了?

A:首先恭喜你对读书有这么强烈的兴趣。不过也要警惕是否给自己的挑战还不够?在选择书的时候,是否回避了阅读有困难或并不很感兴趣的书呢?我喜欢一直保持有一本使用CR阅读的书,这样既可以给自己新的挑战,也成为把自己拉向书桌的动力。

Q:这方法只是一个骗小孩的把戏吧?我是说,难道真的不用考虑总体进度么?难道我当天有能力看4页,当真只看2页就停下来?要是看个3、5年还没看完怎么办?

A:就像被海浪托高的渔船,必然会接着跌向低点,人的情绪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亢奋之中。刚买了一本书或受了些刺激(例如看了励志的文章或电影)之后,会有几天的兴奋期,可以连续看一本书4、5个小时。如果是在看一本艰深的大部头,4、5个小时的努力一般只能阅读不到1%。随着情绪由亢奋跌落至低谷,再加上生理上的疲劳,随后的阅读速度将会大大降低甚至会接连几天没有阅读。这时会感到焦急和自责,它又把情绪推向亢奋,然后又看了3、4个钟头的书(不过这次的心情就会是焦急、气闷、充满着挫败感了),随后又是一个低谷……第一天读6页,随后3天一页未读,接着再读4页,远没有连续5天每天读2页效果好。不过这还不是CR最大的优点。连续使用CR一段时间之后,不仅对使用CR阅读的书,而是对所有的书都会产生类似于收藏家对古董般的情感。CR可以有效抑制情绪的起伏,使人感觉到由平和的内心深处自然向外流淌的愉悦感受。

How Does It Work?

之所以会产生负面的阅读体验,主要是由于一开始就设定了错误的读书目标。

错误的读书目标1——读完这本书。这将导致负债心理。如果读完这本书是令人满意的状态,尚未读完时就会有一种欠人钱的感觉。每次翻页都恨不得那是最后一页。每天合上书本时都会因为只前进了不到1%而着急。每天计算着还要多久才能读完,时常向后狂翻希望能够看到尽头,结果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进度越来越慢,最后终因顶不住压力而放弃。

错误的读书目标2——读完这本书我就能XX。我不是说读书不能有功利的目标。事实上,无论读书是为了快乐、获得知识,还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抑或取得竞争优势,都是希望书本——即外在事物——给予自己回报。外来的回报总是不确定的,并且,必须经过漫长的时延之后才能到达。所以,若专注于读书的回报,必然会因得不到期望的回报而感到焦急和失望。

CR通过“设定每日阅读上限”和“禁止计算总体进度”条款,给人以持续的心理暗示,使人读书时产生一种类似收藏家把玩心爱的古董那样的感受——即,专注于书籍本身的魅力。同时,它能有效抑制情绪的波动(详见上文),使人在平和的心境中感受到由内向外的愉悦。

CR中唯一的惩罚性条款“上限自动减小”和奖励性条款“CR优先原则”主要是为了达到将人拉向书桌的目的。因为使用CR阅读的书大多是比较困难和枯燥的书,所以“读完CR的书就可以看更加有趣的书了”就成了一项奖励性条款。而“上限自动减小”条款将断绝“今天先放放,明天加倍补回来”的念头。另外,如果接连几天没有读书,会因生疏而导致阅读速度变慢,而这时恰恰会因为接连几天没能读书而希望自己多读几页,这种矛盾极易产生急躁心理和挫败感,“上限自动减小”条款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这个矛盾。

期待着您的反馈

CR是不是真的有效?您有哪些改善意见或更好的方法?我会每天在这里等待并感谢您的反馈……费。正如安全剃须刀的发明人金·吉列提供免费的剃须刀架,为的是把高价的刀片卖出去。今天的网络公司企业家不仅应该发明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还应该发明消费者愿意付钱的产品。当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会付钱购买产品,但是只要有一些消费者购买产品,从中所获的收入就足以支付成本。免费可能是最好的定价,但不能只是唯一的定价。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